本報訊 記者白雪報道 近日,江蘇省政府印發《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全力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充分發揮江蘇獨特的通江達海優勢,優江拓海、奮楫江海、向海圖強,全力構建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重點推進五大行動,實施一批牽引性強的重大工程,建設一批帶動性強的海洋產業項目和科技創新平臺,著力推動海洋產業向新興領域延伸和價值鏈高端攀升,提升江蘇省海洋經濟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十大海洋產業、10家海洋產業特色園區、20家涉海創新平臺、30家海洋產業重點企業,海洋產業增加值突破4200億元。到2030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突破6800億元,在2022年基礎上翻一番,海洋經濟總量規模實現爭先進位,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海洋產業創新高地,海洋經濟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行動方案》還明確了海洋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十大海洋產業鏈培育壯大行動。聚力十大海洋產業鏈,揚優勢補短板,在做大做強海工裝備、海洋船舶工業、海洋電力業等海洋優勢產業的同時,培育壯大海洋技術服務、海洋信息服務、高端航運服務等海洋新興產業,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形成產業結構合理、創新能力突出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二是實施海洋經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圍繞加快打造涉海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完善海洋科技產學研、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合聯動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以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三是實施海洋產業綠色化數字化發展行動。開展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試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促進海洋產業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并重,夯實海洋產業綠色基底。 四是實施海洋產業開放合作行動。充分發揮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的區位優勢,打造高能級開放合作載體平臺,促進省內海洋產業融合發展,國內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五是實施“123”引培工程行動。圍繞扶持發展十大海洋產業,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在推進重點牽引工程、重點科創平臺的基礎上,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并有較好發展前景和成長空間的海洋產業特色園區、海洋創新平臺、重點海洋企業,帶動引領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